春風吹拂,花草芬芳。沐浴著三月的暖陽,我們滿懷激情迎接春天的邀約,我們肩負使命、毅然出發,我們砥礪前行、堅守信念,我們執著奔赴,攜夢啟程,翻開新篇。
在喜迎工投集團成立10周年的時光隧道里,10年只是短暫的一個刻度。從“生根”到“深耕”,從“融合”到“深度融合”,從“中低端”到“中高端”,產業層次加快邁進,僅用10年時間,就探索出一條強鏈擴規、高質高效轉化的實踐路徑,創造了一個又一個“高新產業”,交出了一份跨越式發展、蛻變式轉型的“投資發展答卷”。市能源集團組建運營,灌西高標準農田、養殖基地等延鏈擴鏈項目開工建設,“淮鹽技藝非遺工坊”被評為江蘇省非遺項目,困擾職工多年的集資建房辦證和上市交易、企業年金等民生實事得到解決……。
從“生根”逐漸“結果”--時光雕琢發展路
習近平總書記提出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戰略,吹響了新時代中國能源革命的號角。我們肩負著“引導高新產業、推進產業轉型、服務企業發展、重大項目投資”等重要職責,“大手筆”布局發展現代化國有產業,促進產業高端化、多元化、低碳化發展,積極承擔起新時代的國企擔當者。
結合產業發展規劃,合理把握新能源發展節奏,著力推進風光氫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,堅持合作與開發并重,開發“陸海風電”“漁光互補”“鹽光互補”等項目,使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綜合利用。融合技術突破、政策驅動與市場擴張等關鍵節點,重點消化存量、優化增量,推動能源產業、“漁光一體化”等規模化發展。樹牢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從新能源的考察調研、技術交流、重點推進,2023年,作為全市能源產業發展的投資主體的能源集團揭牌成立,統籌全市能源產業的投資和運營,從產業、應用、技術、裝備等方面提高各類能源互補協調能力,快速發展連云港新能源產業。同年,漁光互補“光伏復合”項目開工建設,從漁光互補項目的研討推進,再到深度探索漁光互補下的海水養殖新模式的實施,促進養殖尾水生態排放,實現漁業與能源雙贏。2024年,更是利用天馬全數字、綠色工廠化續力養殖技術,投資建設工廠化種苗基地、智能化工廠養殖基地、大塘棚養基地等沿海中部養殖基地項目開工建設,進行模塊化的高品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,在技術端、產品端和市場端全產業鏈條設計,打造世界級全產業鏈食品供應鏈平臺。探索節能降碳、集約高效發展的新路子,為中國新型能源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。
大道向前,山水迢迢。在時間這個偉大的見證者面前,工投人以領跑者的姿態、先行者的魄力、探路者的勇氣和引領者的決心,持續奔跑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。
從“融合”到“深度融合”--“鏈”上擴規
初春的鹽堿大地宛如一幅漸次初醒的調色盤。當第一縷曙光還未照亮天際,鹽業、農業等產業板塊緊抓春季大好天時,正穩步推進春耕工作,機器轟鳴、熱火朝天的氣氛充滿了整個生產現場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“傳統產業改造升級,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。”按照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精神,以“穩健投資、創造價值”經營理念,做大做強企業,優化產業空間布局,推進產業結構升級,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產業鏈,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,推動企業邁向發展新階段。我們以“跳出鹽業謀發展”的勢頭,聚焦改革賦能、創新驅動、調優產業結構的強企建設行動,實施鹽田復墾項目,大力發展農業,探索出了一條“以租賃為支撐、向品牌要效益”的鹽場特色農業發展道路,進一步提升“綠色生態”有機大米的社會知名度。2024年,灌西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施工,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夯實農業發展“耕”基,推動糧食穩產增效,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并在“向海圖強”的生動實踐中,“藍色經濟”變成了支撐鹽場領域企業的“半壁江山”,在長期的發展積累中,加快形成海水養殖、淡水養殖、水產品加工等產業鏈條,“魚、蝦、蟹、貝”四大特色養殖基地的水產養殖格局。從“園中園、灘中灘、田中田”百里經濟帶到如今的“蝦兵蟹將”也能頂起“半邊天”,都是集團大力調整鹽業結構--“退鹽轉養”“退鹽轉農”的生動實踐。灌河與鹽業發展唇齒相依,我們充分發揮燕尾港、堆溝港、陳家港、徐圩新區等區位優勢,從碼頭工程圖紙設計、整體規劃、工程施工等由點到面有序展開,逐步打造“沿海、沿河、沿路、臨港”經濟板塊的發展定位,全面創建現代化物流窗口,從原先的十幾萬噸到現在的一百余萬噸,五灌河碼頭年吞吐量連年攀升,邁出了“白色經濟”向“金色經濟”轉型發展新步伐。同時深入探索鹽文化“鏈+”,積極推進淮鹽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坊建設,豐富“淮鹽”產品外延,先后研發自然晶鹽、果蔬洗滌鹽等生活用鹽;2023年,日曬制鹽被評為連云港市非遺工坊示范項目,2024年,被評為江蘇省淮鹽技藝非遺工坊,為“淮鹽”注入新的時代內涵,成功走出一條傳統鹽業轉型升級道路。
一批批重點項目拔節生長、一個個經濟發展“火車頭”加速推進、一項項創新“延鏈”強勢擴規,積蓄起“工投創造”,為企業高質高效發展賦予強大動能。
從“單態”邁向“多元”--引領創新成典范
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。我們以“品質工業、精誠投資”的企業精神,用改革破除發展瓶頸,用創新釋放發展活力,用實干厚植發展優勢,以“求實、擔當、創新、卓越”的企業核心價值觀,順應“中國制造2025”的時代要求,向“智”發力、向“綠”篤行、向“新”攀登,我們以“趕路人”的姿態,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絢麗篇章。
遵循“管用、實用、好用”原則,聚焦“技術領先、成本可控、效益可見、運行可靠”的目標,按照“整體規劃、分步實施,成熟一個、討論一個,決策一個、落地實施一個”的整體思路,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引領,在科研創新期間形成“充分論證、專班推進、過程跟蹤”的全員參與創新管理模式,建成團隊專業、科研立項、提質增效、示范引領的產業集群新高地,為行業樹立了典范。年產60萬噸的灌西鹽場,充分利用風能和太陽能自然蒸發,我們積極投身于日曬制鹽“生產機械化、工藝獨特化、管理規范化、環境優美化”,打造一流現代化制鹽企業的目標中。召開60余次項目技術交流、方案研討、成本經濟性分析等專題會議,全方位研究論證工藝革新、“大健康”特色產品、資源要素、成本控制等事項,帶鹵扒鹽、新能源活碴機、智能化扒鹽機等20余項科研成果的成功應用,大大降低了員工勞動負荷和安全隱患,提高了原鹽品質,為企業創效600余萬元。實施“一星三制”產改機制,積極探索為產業工人成長成才“拓荒”“搭梯”,結合“三組聯建”聯動,打造金藍領職工教育培訓中心、金藍領╔技術創新+產業技能鑒定+產業工人比武實訓╝組成的“金藍領”立體聯動“孵化器”。祝星星從原鹽生產的“門外漢”成長為五星級員工、“省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,匡洪忠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班組長、集團技能大師、三星級員工……。近年來,以“三精管理”為引領,牢固樹立用“緊日子”過“好日子”的思想,針對技術選擇、產品市場研判、投資強度對比、組織架構優化等重點環節,統一項目建設與生產運營責任主體,算好投資回報、效益效率、價值增長三本賬,全面推動“經營管理提升年”落地見效。10年來,工投集團大力實施文化興企戰略,建設了涵蓋戰略目標、企業文化、管理理念、先進典型等內容的企業文化陣地,打造了包含黨建、廉潔、安全等核心文化,形成多層次橫到邊、縱到底的文化宣傳“大格局”。利用宣傳欄、滾動屏等載體,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培育企業核心價值觀,推動陣地建設成為宣傳工作的新窗口。
十載芳華,長歌奮進。回首十年歲月,我們始終初心不改;展望無限未來,我們依然信心百倍。
站在新起點、新征程上,工業投資集團以“有第一就爭、有排頭就站”的爭先意識、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責任擔當、“今天再晚也是早,明天再早也是晚”的堅決行動,圓滿收官“十四五”,精心謀劃“十五五”,向新、向質、向未來,以實際行動向工投集團成立10周年獻禮!(許東彥)